0%

设置要链接的库文件的名称TARGET_LINK_LIBRARIES

语法:

1
2
target_link_libraries(<target> [item1 [item2 [...]]]
[[debug|optimized|general] <item>] ...)

以下写法都可以:

1
2
3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hello)       # 连接libhello.so库,默认优先链接动态库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libhello.a) # 显示指定链接静态库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libhello.so) # 显示指定链接动态库

再如:

1
2
3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libhello.so)  #这些库名写法都可以。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hello)
target_link_libraries(myProject -lhello)

简介

这个主要参考CMake官网的手册整理而成。 一步一步阐述了如何使用CMake构建一个工程。详细参考Mastering CMake

所有的源码在下载的CMake软件包里面的Tests/Tutorial文件夹。

第一步 开始吧

大部分的项目都是从源码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程序的。
对于最简单的工程,包含两行代码的CMakeLists.txt文件就可以搞定。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第一个小目标,内容如下所示:

1
2
3
cmake_minimum_required (VERSION 3.2)
project (Tutorial)
add_executable(Tutorial tutorial.cxx)

从上面的例子看到,cmake的关键词都是小写的,其实大写、小写或者大小写混合,CMake都是支持的。

下面的代码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平方根的小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A simple program that computes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fprintf(stdout,"Usage: %s number\n",argv[0]);
return 1;
}
double inputValue = atof(argv[1]);
double outputValue = sqrt(inputValue);
fprintf(stdout,"The square root of %g is %g\n",
inputValue, outputValue);
return 0;
}

添加版本号并配置头文件

我们将要添加的第一个特性为提供一个版本号,当然也可以在源码里面修改,不过在CMakeLists.txt里面修改更灵活一些。修改后的文件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make_minimum_required (VERSION 2.6)
project (Tutorial)
# The version number.
set (Tutorial_VERSION_MAJOR 1)
set (Tutorial_VERSION_MINOR 0)

# configure a header file to pass some of the CMake settings
# to the source code
configure_file (
"${PROJECT_SOURCE_DIR}/TutorialConfig.h.in"
"${PROJECT_BINARY_DIR}/TutorialConfig.h"
)

# add the binary tree to the search path for include files
# so that we will find TutorialConfig.h
include_directories("${PROJECT_BINARY_DIR}")

# add the executable
add_executable(Tutorial tutorial.cxx)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的头文件在binary目录,所以我们需要把该目录包含进来。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文件TutorialConfig.h.in,内容如下所示:

1
2
3
// the configured options and settings for Tutorial
#define Tutorial_VERSION_MAJOR @Tutorial_VERSION_MAJOR@
#define Tutorial_VERSION_MINOR @Tutorial_VERSION_MINOR@

在CMake配置该头文件的时候,就会将@Tutorial_VERSION_MAJOR@@Tutorial_VERSION_MINOR@ 自动替换为CMakeLists.txt文件中的值。

接下来,我们修改源码来使用这个版本号。源码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A simple program that computes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TutorialConfig.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fprintf(stdout,"%s Version %d.%d\n",
argv[0],
Tutorial_VERSION_MAJOR,
Tutorial_VERSION_MINOR);
fprintf(stdout,"Usage: %s number\n",argv[0]);
return 1;
}
double inputValue = atof(argv[1]);
double outputValue = sqrt(inputValue);
fprintf(stdout,"The square root of %g is %g\n",
inputValue, outputValue);
return 0;
}

第二步 添加一个库

接下里我们给项目添加一个库。这个库包含我们自己实现的一个求平方根的算法。随后我们就使用这个库而不用系统自带的库。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把这个库放在子文件夹MathFunctions中,并在CMakeLists.txt文件中将添加下面一行

1
add_library(MathFunctions mysqrt.cxx)

源码文件mysqrt.cxx中包含了一个类似求平方根的功能。
为了使用这个新的库,我们在顶级目录的CMakeLists.txt文件中添加add_subdirectory调用,这样就可以在编译的时候使用该库。
同时我们也添加了一个头文件包含目录,用来使用头文件中的原型定义。
最后新添加的几行内容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include_directories ("${PROJECT_SOURCE_DIR}/MathFunctions")
add_subdirectory (MathFunctions)

# add the executable
add_executable (Tutorial tutorial.cxx)
target_link_libraries (Tutorial MathFunctions)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库设置成可选的。虽然在这个示例中没有必要,不过对于其他依赖于第三方库的软件,这个就很有必要的。

第一步就是在顶级目录的 CMakeLists.txt 文件中添加option参数

1
2
3
# should we use our own math functions?
option (USE_MYMATH
"Use tutorial provided math implementation" ON)

上面的option选项ON就使能了参数USE_MYMATH。

为了在编译连接时使用到MathFunctions库,
CMakeLists.txt文件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add the MathFunctions library?
#
if (USE_MYMATH)
include_directories ("${PROJECT_SOURCE_DIR}/MathFunctions")
add_subdirectory (MathFunctions)
set (EXTRA_LIBS ${EXTRA_LIBS} MathFunctions)
endif (USE_MYMATH)

# add the executable
add_executable (Tutorial tutorial.cxx)
target_link_libraries (Tutorial ${EXTRA_LIBS})

USE_MYMATH会决定是否编译并使用MathFunctions,变量EXTRA_LIBS将收集后续使用到的库。这是大型工程的一个通用方法。

目前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A simple program that computes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TutorialConfig.h"
#ifdef USE_MYMATH
#include "MathFunctions.h"
#endif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fprintf(stdout,"%s Version %d.%d\n", argv[0],
Tutorial_VERSION_MAJOR,
Tutorial_VERSION_MINOR);
fprintf(stdout,"Usage: %s number\n",argv[0]);
return 1;
}

double inputValue = atof(argv[1]);

#ifdef USE_MYMATH
double outputValue = mysqrt(inputValue);
#else
double outputValue = sqrt(inputValue);
#endif

fprintf(stdout,"The square root of %g is %g\n",
inputValue, outputValue);
return 0;
}

在源码中我们也使用了USE_MYMATH。我们可以通过在文件TutorialConfig.h.in中添加下面一行来搞定。

1
#cmakedefine USE_MYMATH

第三步 安装和测试

下一步我们将增加项目的安装和测试。

只要增加下面两行命令就可以将库文件和头文件安装到指定位置。

1
2
install (TARGETS MathFunctions DESTINATION bin)
install (FILES MathFunctions.h DESTINATION include)

然后在顶级目录加上下面两句话就可以安装可执行文件和配置头文件了。

1
2
3
4
# add the install targets
install (TARGETS Tutorial DESTINATION bin)
install (FILES "${PROJECT_BINARY_DIR}/TutorialConfig.h"
DESTINATION include)

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全部工作了,此时我们就可以编译这个项目了,然后输入make install就可以安装相应的头文件、库和可执行文件了。

CMAKE中的变量CMAKE_INSTALL_PREFIX用于指定文件安装的根路径。

增加测试也是很多程序都要做的,下面的几步用于测试程序能够正常运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include(CTest)


# does the application run
add_test (TutorialRuns Tutorial 25)

# does it sqrt of 25
add_test (TutorialComp25 Tutorial 25)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Comp25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25 is 5”)

# does it handle negative numbers
add_test (TutorialNegative Tutorial -25)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Negative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25 is 0”)

# does it handle small numbers
add_test (TutorialSmall Tutorial 0.0001)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Small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0.0001 is 0.01”)

# does the usage message work?
add_test (TutorialUsage Tutorial)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Usage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Usage:.*number”)

在编译完之后就可以使用ctest命令来运行这些测试了。

第一个简单的例子主要用于检测程序是否出现段错误或者其他bug,有一个0值返回。这是CTest测试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的几个测试使用了参数PASS_REGULAR_EXPRESSION用来检测输出是否包含特定字符串。在这个示例中,如果测试的结果没有包含相应的字符,将会输出错误信息。

如果希望做很多不同输入的测试,可以考虑定义一个宏来完成。

1
2
3
4
5
6
7
8
9
#define a macro to simplify adding tests, then use it
macro (do_test arg result)
add_test (TutorialComp${arg} Tutorial ${arg})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Comp${arg}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result})
endmacro (do_test)
# do a bunch of result based tests
do_test (25 "25 is 5")
do_test (-25 "-25 is 0")

第四部 增加系统Introspection

接下来我们增加一些代码用来解决依赖于特定系统的特性。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测试系统是否包含log和exp函数。当然大部分操作系统都具有。如果操作平台有log我们就使用它在mysqrt函数中来计算平方根。我们首先通过在文件CMakeLists.txt中添加CheckFunctionExists.cmake宏来测试这个功能的可用性。

1
2
3
4
# does this system provide the log and exp functions?
include (CheckFunctionExists)
check_function_exists (log HAVE_LOG)
check_function_exists (exp HAVE_EXP)

接下来我们通过修改TutorialConfig.h.in文件来定义CMake是否发现了这些值。

1
2
3
// does the platform provide exp and log functions?
#cmakedefine HAVE_LOG
#cmakedefine HAVE_EXP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测试一定要在configure_file命令之前进行,因为configure_file命令会立即使用当前的一些设置。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没有log和exp函数的解决方案。

1
2
3
4
5
// if we have both log and exp then use them
#if defined (HAVE_LOG) && defined (HAVE_EXP)
result = exp(log(x)*0.5);
#else // otherwise use an iterative approach
. . .

第五步 增加一个Generated File and Generator

这个步骤里面我们将展示如何在编译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添加一个源文件。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将在编译过程中创建一个表,然后把该表编译进我们的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生成该表的程序,在MathFunctions子目录我们创建一个新的文件MakeTable.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A simple program that builds a sqrt tabl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double result;

// make sure we have enough arguments
if (argc < 2)
{
return 1;
}

// open the output file
FILE *fout = fopen(argv[1],"w");
if (!fout)
{
return 1;
}

// create a source file with a table of square roots
fprintf(fout,"double sqrtTable[] = {\n");
for (i = 0; i < 10; ++i)
{
result = sqrt(static_cast<double>(i));
fprintf(fout,"%g,\n",result);
}

// close the table with a zero
fprintf(fout,"0};\n");
fclose(fout);
return 0;
}

添加下面的几行命令来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first we add the executable that generates the table
add_executable(MakeTable MakeTable.cpp)

# add the command to generate the source code
add_custom_command (
OUTPUT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COMMAND MakeTable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DEPENDS MakeTable
)

# add the binary tree directory to the search path for
# include files
include_directories(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

# add the main library
add_library(MathFunctions `mysqrt.cxx`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

根目录的文件CMakeLists.txt内容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cmake_minimum_required (VERSION 2.6)
project (Tutorial)
include(CTest)

# The version number.
set (Tutorial_VERSION_MAJOR 1)
set (Tutorial_VERSION_MINOR 0)

# does this system provide the log and exp functions?
include (${CMAKE_ROOT}/Modules/CheckFunctionExists.cmake)

check_function_exists (log HAVE_LOG)
check_function_exists (exp HAVE_EXP)

# should we use our own math functions
option(USE_MYMATH
"Use tutorial provided math implementation" ON)

# configure a header file to pass some of the CMake settings
# to the source code
configure_file (
"${PROJECT_SOURCE_DIR}/TutorialConfig.h.in"
"${PROJECT_BINARY_DIR}/TutorialConfig.h"
)

# add the binary tree to the search path for include files
# so that we will find TutorialConfig.h
include_directories ("${PROJECT_BINARY_DIR}")

# add the MathFunctions library?
if (USE_MYMATH)
include_directories ("${PROJECT_SOURCE_DIR}/MathFunctions")
add_subdirectory (MathFunctions)
set (EXTRA_LIBS ${EXTRA_LIBS} MathFunctions)
endif (USE_MYMATH)

# add the executable
add_executable (Tutorial tutorial.cxx)
target_link_libraries (Tutorial ${EXTRA_LIBS})

# add the install targets
install (TARGETS Tutorial DESTINATION bin)
install (FILES "${PROJECT_BINARY_DIR}/TutorialConfig.h"
DESTINATION include)

# does the application run
add_test (TutorialRuns Tutorial 25)

# does the usage message work?
add_test (TutorialUsage Tutorial)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Usage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Usage:.*number"
)

#define a macro to simplify adding tests
macro (do_test arg result)
add_test (TutorialComp${arg} Tutorial ${arg})
set_tests_properties (TutorialComp${arg}
PROPERTIES PASS_REGULAR_EXPRESSION ${result}
)
endmacro (do_test)

# do a bunch of result based tests
do_test (4 "4 is 2")
do_test (9 "9 is 3")
do_test (5 "5 is 2.236")
do_test (7 "7 is 2.645")
do_test (25 "25 is 5")
do_test (-25 "-25 is 0")
do_test (0.0001 "0.0001 is 0.01")

文件TutorialConfig.h.in 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 the configured options and settings for Tutorial
#define Tutorial_VERSION_MAJOR @Tutorial_VERSION_MAJOR@
#define Tutorial_VERSION_MINOR @Tutorial_VERSION_MINOR@
#cmakedefine USE_MYMATH

// does the platform provide exp and log functions?
#cmakedefine HAVE_LOG
#cmakedefine HAVE_EXP

MathFunctions目录的文件CMakeLists.txt内容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first we add the executable that generates the table
add_executable(MakeTable MakeTable.cxx)
# add the command to generate the source code
add_custom_command (
OUTPUT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DEPENDS MakeTable
COMMAND MakeTable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
# add the binary tree directory to the search path
# for include files
include_directories(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

# add the main library
add_library(MathFunctions `mysqrt.cxx`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able.h)

install (TARGETS MathFunctions DESTINATION bin)
install (FILES MathFunctions.h DESTINATION include)

第六步 构建一个安装包

这一步假定我们需要把我们的项目打包给其他人来使用。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多个系统版本的二进制和源码包。
与直接编译源码不同,这里我们使用CPack来完成各个平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我们只需要在顶层目录的CMakeLists.txt文件中添加几行代码即可。

1
2
3
4
5
6
7
# build a CPack driven installer package
include (InstallRequiredSystemLibraries)
set (CPACK_RESOURCE_FILE_LICENS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License.txt")
set (CPACK_PACKAGE_VERSION_MAJOR "${Tutorial_VERSION_MAJOR}")
set (CPACK_PACKAGE_VERSION_MINOR "${Tutorial_VERSION_MINOR}")
include (CPack)

需要添加的就是上面几行代码,我们需要首先包含InstallRequiredSystemLibraries,这个模块将完成当前平台运行中需要的各种依赖库。接下来我们指定存储的许可信息以及版本信息。版本信息使用我们以前设定的值。最后我们包含CPack即可。

如果希望构建二进制版本,执行命令:

1
cpack --config CPackConfig.cmake

如果希望创建源码版本,执行命令:

1
cpack --config CPackSourceConfig.cmake

[TOC]

linux下aio异步读写

为什么会有异步I/O

aio异步读写是在linux内核2.6之后才正式纳入其标准。
之所以会增加此模块,是因为众所周知我们计算机CPU的执行速度远大于I/O读写的执行速度,
如果我们用传统的阻塞式或非阻塞式来操作I/O的话,
那么我们在同一个程序中(不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就不能同时操作俩个以上的文件I/O,
每次只能对一个文件进行I/O操作,
很明显这样效率很低下(因为CPU速度远大于I/O操作的速度,
所以当执行I/O时,CPU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事)。因此就诞生了相对高效的异步I/O

2.异步I/O的基本概念

所谓异步I/O即我们在调用I/O操作时(读或写)我们的程序不会阻塞在当前位置,而是在继续往下执行。
例如当我们调用异步读API aio_read()时,程序执行此代码之后会接着运行此函数下面的代码,并且与此同时程序也在进行刚才所要读的文件的读取工作,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读完是不确定的

3.异步aio的基本API

API函数 说明
aio_read 异步读操作
aio_write 异步写操作
aio_error 检查异步请求的状态
aio_return 获得异步请求完成时的返回值
aio_suspend 挂起调用进程,直到一个或多个异步请求已完成
aio_cancel 取消异步请求
lio_list 发起一系列异步I/O请求

并发与并行

你吃饭吃到一半,电话来了,你一直到吃完了以后才去接,这就说明你不支持并发也不支持并行。
你吃饭吃到一半,电话来了,你停了下来接了电话,接完后继续吃饭,这说明你支持并发。
你吃饭吃到一半,电话来了,你一边打电话一边吃饭,这说明你支持并行。

并发的关键是你有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不一定要同时。
并行的关键是你有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它们最关键的点就是:是否是『同时』。

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img

并发和并行都可以是很多线程,就看这些线程能不能被多个CPU执行,如果可以就是并行,而并发是多个线程被一个CPU轮流切换着执行。

顺序:上一个任务完成后,才能执行当前任务

并发:无论上一个任务是否完成,当前任务就可以开始

  • 串行:有一个任务执行单元,物理上只能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执行

  • 并行:有多个任务执行单元,物理上可以多个任务一起执行

    • OpenMP:一个job凤城若干个部分,分给不同的processor去做,每个process又可以多线程去完成任务
    • MPI:Master节点把job分成若干个部分,分给其他slave和自己去run,可能会涉及到node之间的message passing,比如node A完成以后在开始node B

异步:a synchronized,类似UDP

同步:synchronize,类似TCP

多线程:同时做N件事情

进程与线程

进程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核心是CPU,它承担了所有的计算任务,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理者,它负责任务的调度,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统领整个计算机硬件;应用程序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程序,程序是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动态执行的过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应用

程序运行的载体。进程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进程一般由程序,数据集合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程序用于描述

进程要完成的功能,是控制进程执行的指令集;数据集合是程序在执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和工作区;程序控制块包含进程的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具有的特征:

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临时的,有生命期的,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

并发性:任何进程都可以同其他进行一起并发执行;

独立性: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结构性: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线程

  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线程的概念,进程是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最小单位,也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任务调度采用的是时间片

轮转的抢占式调度方式,而进程是任务调度的最小单位,每个进程有各自独立的一块内存,使得各个进程之间内存地址相互隔离。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对CPU的要求越来越高,进程之间的切换开销较大,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程序的要求了。于是就发明

了线程,线程是程序执行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是处理器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一个进程可以有一个或

多个线程,各个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内存空间(也就是所在进程的内存空间)。一个标准的线程由线程ID,当前指令指针PC,寄存器和堆栈组

成。而进程由内存空间(代码,数据,进程空间,打开的文件)和一个或多个线程组成。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1. 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而进程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2. 一个进程由一个或多个线程组成,线程是一个进程中代码的不同执行路线

  3.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但同一进程下的各个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内存空间(包括代码段,数据集,堆等)及一些进程级的资源(如打开文件和信

号等),某进程内的线程在其他进程不可见;

  1. 调度和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比进程上下文切换要快得多

线程和进程关系示意图

  img

img

  总之,线程和进程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线程是一种比进程还小的抽象,线程和进程都可用于实现并发。

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线程的概念,进程是能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最小单位,也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它相当于

一个进程里只有一个线程,进程本身就是线程。所以线程有时被称为轻量级进程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对多个任务之间上下文切换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就抽象出一个更小的概念-线程,一般一个进程会有多个

(也可以是一个)线程。

 img

任务调度

  大部分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是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抢占式调度方式,也就是说一个任务执行一小段时间后强制暂停去执行下一个任务,每个

任务轮流执行。任务执行的一小段时间叫做时间片,任务正在执行时的状态叫运行状态,任务执行一段时间后强制暂停去执行下一个任务,被

暂停的任务就处于就绪状态,等待下一个属于它的时间片的到来。这样每个任务都能得到执行,由于CPU的执行效率非常高,时间片

非常短,在各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给人的感觉就是多个任务在“同时进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并发

    img

为何不使用多进程而是使用多线程?

    线程廉价,线程启动比较快,退出比较快,对系统资源的冲击也比较小。而且线程彼此分享了大部分核心对象(File Handle)的拥有权

    如果使用多重进程,但是不可预期,且测试困难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

线程和进程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是程序员必须准备的一道高频面试题

相信不少程序员在面试算法或开发岗位时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似乎每个接触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人都应该懂,但是如何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却十分考验程序员的水平。

为了能够给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答案,首先我们要理解线程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需要线程编程。

什么是线程呢?

网上一般是这样定义的:线程(thread)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

这么说,你听懂了吗?我觉得这样的定义纯粹是自说自话:新手看完了一脸懵,老鸟看完了不以为然。我们还是用“非专业”的外行话来解释一下吧。

img

假设你经营着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最初,业务量很小,事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给老张家修完暖气管道,立马再去老李家换电灯泡——这叫单线程,所有的工作都得顺序执行

后来业务拓展了,你雇佣了几个工人,这样,你的物业公司就可以同时为多户人家提供服务了——这叫多线程,你是主线程。

img

工人们使用的工具,是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这些工具由大家共享,并不专属于某一个人——这叫多线程资源共享

工人们在工作中都需要管钳,可是管钳只有一把——这叫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排队等候、等同事用完后的微信通知等——这叫线程同步

你给工人布置任务——这叫创建线程。之后你还得要告诉他,可以开始了,不然他会一直停在那儿不动——这叫启动线程(start)

如果某个工人(线程)的工作非常重要,你(主线程)也许会亲自监工一段时间,如果不指定时间,则表示你会一直监工到该项工作完成——这叫线程参与(join)

业务不忙的时候,你就在办公室喝喝茶。下班时间一到,你群发微信,所有的工人不管手头的工作是否完成,都立马撂下工具,跟你走人。因此如果有必要,你得避免不要在工人正忙着的时候发下班的通知——这叫线程守护属性设置和管理(daemon)。img

再后来,你的公司规模扩大了,同时为很多生活社区服务,你在每个生活社区设置了分公司,分公司由分公司经理管理,运营机制和你的总公司几乎一模一样——这叫多进程,总公司叫主进程,分公司叫子进程。

总公司和分公司,以及各个分公司之间,工具都是独立的,不能借用、混用——这叫进程间不能共享资源。各个分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专线电话联系——这叫管道。各个分公司之间还可以通过公司公告栏交换信息——这叫进程间共享内存。另外,各个分公司之间还有各种协同手段,以便完成更大规模的作业——这叫进程间同步。分公司可以跟着总公司一起下班,也可以把当天的工作全部做完之后再下班——这叫守护进程设置

进程有什么用?

进程可以说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程序是指令、数据及其组织形式的描述,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操作系统执行之),它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有了线程技术,我们就可以在一个进程中创建多个线程,让它们在“同一时刻”分别去做不同的工作了。这些线程共享同一块内存,线程之间可以共享对象、资源,如果有冲突或需要协同,还可以随时沟通以解决冲突或保持同步。

img

不过,多线程技术不是万金油,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在一个进程内,不管你创建了多少线程,它们总是被限定在一颗CPU内,或者多核CPU的一个核内。这意味着,多线程在宏观上是并行的,在微观上则是分时切换串行的,多线程编程无法充分发挥多核计算资源的优势。这也是使用多线程做任务并行处理时,线程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后,线程越多速度反倒越慢的原因。

img

多进程技术正好弥补了多线程编程的不足,我们可以在每一颗CPU上,或者多核CPU的每一个核上启动一个进程,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每个进程内再创建适量的线程,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资源解决问题。因为不在同一块内存区域内,和线程相比,进程间的资源共享、通信、同步等,都要麻烦得多,受到的限制也更多。

协程

子程序调用总是一个入口,一次返回,调用顺序是明确的。而协程的调用和子程序不同。

协程看上去也是子程序,但执行过程中,在子程序内部可中断,然后转而执行别的子程序,在适当的时候再返回来接着执行。

多进程

要让Python程序实现多进程(multiprocessing),我们先了解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Unix/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fork()系统调用,它非常特殊。普通的函数调用,调用一次,返回一次,但是fork()调用一次,返回两次,因为操作系统自动把当前进程(称为父进程)复制了一份(称为子进程),然后,分别在父进程和子进程内返回。

子进程永远返回0,而父进程返回子进程的ID。这样做的理由是,一个父进程可以fork出很多子进程,所以,父进程要记下每个子进程的ID,而子进程只需要调用getppid()就可以拿到父进程的ID。

Python的os模块封装了常见的系统调用,其中就包括fork,可以在Python程序中轻松创建子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 multiprocessing.py
import os

print 'Process (%s) start...' % os.getpid()
pid = os.fork()
if pid==0:
print 'I am child process (%s) and my parent is %s.' % (os.getpid(), os.getppid())
else:
print 'I (%s) just created a child process (%s).' % (os.getpid(), pid)

运行结果如下:

1
2
3
Process (876) start...
I (876) just created a child process (877).
I am child process (877) and my parent is 876.

由于Windows没有fork调用,上面的代码在Windows上无法运行。由于Mac系统是基于BSD(Unix的一种)内核,所以,在Mac下运行是没有问题的,推荐大家用Mac学Python!

有了fork调用,一个进程在接到新任务时就可以复制出一个子进程来处理新任务,常见的Apache服务器就是由父进程监听端口,每当有新的http请求时,就fork出子进程来处理新的http请求。

multiprocessing

如果你打算编写多进程的服务程序,Unix/Linux无疑是正确的选择。由于Windows没有fork调用,难道在Windows上无法用Python编写多进程的程序?

由于Python是跨平台的,自然也应该提供一个跨平台的多进程支持。multiprocessing模块就是跨平台版本的多进程模块。

multiprocessing模块提供了一个Process类来代表一个进程对象,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启动一个子进程并等待其结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import os

# 子进程要执行的代码
def run_proc(name):
print 'Run child process %s (%s)...' % (name, os.getpid())

if __name__=='__main__':
print 'Parent process %s.' % os.getpid()
p = Process(target=run_proc, args=('test',))
print 'Process will start.'
p.start()
p.join()
print 'Process end.'

执行结果如下:

1
2
3
4
Parent process 928.
Process will start.
Run child process test (929)...
Process end.

创建子进程时,只需要传入一个执行函数和函数的参数,创建一个Process实例,用start()方法启动,这样创建进程比fork()还要简单。

join()方法可以等待子进程结束后再继续往下运行,通常用于进程间的同步。

Pool

如果要启动大量的子进程,可以用进程池的方式批量创建子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import os, time, random

def long_time_task(name):
print 'Run task %s (%s)...' % (name, os.getpid())
start = time.time()
time.sleep(random.random() * 3)
end = time.time()
print 'Task %s runs %0.2f seconds.' % (name, (end - start))

if __name__=='__main__':
print 'Parent process %s.' % os.getpid()
p = Pool()
for i in range(5):
p.apply_async(long_time_task, args=(i,))
print 'Waiting for all subprocesses done...'
p.close()
p.join()
print 'All subprocesses done.'

执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arent process 669.
Waiting for all subprocesses done...
Run task 0 (671)...
Run task 1 (672)...
Run task 2 (673)...
Run task 3 (674)...
Task 2 runs 0.14 seconds.
Run task 4 (673)...
Task 1 runs 0.27 seconds.
Task 3 runs 0.86 seconds.
Task 0 runs 1.41 seconds.
Task 4 runs 1.91 seconds.
All subprocesses done.

代码解读:

Pool对象调用join()方法会等待所有子进程执行完毕,调用join()之前必须先调用close(),调用close()之后就不能继续添加新的Process了。

请注意输出的结果,task 0123是立刻执行的,而task 4要等待前面某个task完成后才执行,这是因为Pool的默认大小在我的电脑上是4,因此,最多同时执行4个进程。这是Pool有意设计的限制,并不是操作系统的限制。如果改成:

1
p = Pool(5)

就可以同时跑5个进程。

由于Pool的默认大小是CPU的核数,如果你不幸拥有8核CPU,你要提交至少9个子进程才能看到上面的等待效果。

进程间通信

Process之间肯定是需要通信的,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机制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Python的multiprocessing模块包装了底层的机制,提供了QueuePipes等多种方式来交换数据。

我们以Queue为例,在父进程中创建两个子进程,一个往Queue里写数据,一个从Queue里读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Queue
import os, time, random

# 写数据进程执行的代码:
def write(q):
for value in ['A', 'B', 'C']:
print 'Put %s to queue...' % value
q.put(value)
time.sleep(random.random())

# 读数据进程执行的代码:
def read(q):
while True:
value = q.get(True)
print 'Get %s from queue.' % value

if __name__=='__main__':
# 父进程创建Queue,并传给各个子进程:
q = Queue()
pw = Process(target=write, args=(q,))
pr = Process(target=read, args=(q,))
# 启动子进程pw,写入:
pw.start()
# 启动子进程pr,读取:
pr.start()
# 等待pw结束:
pw.join()
# pr进程里是死循环,无法等待其结束,只能强行终止:
pr.terminate()

运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Put A to queue...
Get A from queue.
Put B to queue...
Get B from queue.
Put C to queue...
Get C from queue.

在Unix/Linux下,multiprocessing模块封装了fork()调用,使我们不需要关注fork()的细节。由于Windows没有fork调用,因此,multiprocessing需要“模拟”出fork的效果,父进程所有Python对象都必须通过pickle序列化再传到子进程去,所有,如果multiprocessing在Windows下调用失败了,要先考虑是不是pickle失败了。

小结

在Unix/Linux下,可以使用fork()调用实现多进程。

要实现跨平台的多进程,可以使用multiprocessing模块。

进程间通信是通过QueuePipes等实现的。

多线程

多任务可以由多进程完成,也可以由一个进程内的多线程完成。

我们前面提到了进程是由若干线程组成的,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

由于线程是操作系统直接支持的执行单元,因此,高级语言通常都内置多线程的支持,Python也不例外,并且,Python的线程是真正的Posix Thread,而不是模拟出来的线程。

Python的标准库提供了两个模块:threadthreadingthread是低级模块,threading是高级模块,对thread进行了封装。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使用threading这个高级模块。

启动一个线程就是把一个函数传入并创建Thread实例,然后调用start()开始执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import time, threading

# 新线程执行的代码:
def loop():
print 'thread %s is running...'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n = 0
while n < 5:
n = n + 1
print 'thread %s >>> %s'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n)
time.sleep(1)
print 'thread %s ended.'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print 'thread %s is running...'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loop, name='LoopThread')
t.start()
t.join()
print 'thread %s ended.'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执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thread MainThread is running...
thread LoopThread is running...
thread LoopThread >>> 1
thread LoopThread >>> 2
thread LoopThread >>> 3
thread LoopThread >>> 4
thread LoopThread >>> 5
thread LoopThread ended.
thread MainThread ended.

由于任何进程默认就会启动一个线程,我们把该线程称为主线程,主线程又可以启动新的线程,Python的threading模块有个current_thread()函数,它永远返回当前线程的实例。主线程实例的名字叫MainThread,子线程的名字在创建时指定,我们用LoopThread命名子线程。名字仅仅在打印时用来显示,完全没有其他意义,如果不起名字Python就自动给线程命名为Thread-1Thread-2……

Lock

多线程和多进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多进程中,同一个变量,各自有一份拷贝存在于每个进程中,互不影响,而多线程中,所有变量都由所有线程共享,所以,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被任何一个线程修改,因此,线程之间共享数据最大的危险在于多个线程同时改一个变量,把内容给改乱了。

来看看多个线程同时操作一个变量怎么把内容给改乱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import time, threading

# 假定这是你的银行存款:
balance = 0

def change_it(n):
# 先存后取,结果应该为0:
global balance
balance = balance + n
balance = balance - n

def run_thread(n):
for i in range(100000):
change_it(n)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_thread, args=(5,))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_thread, args=(8,))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print balance

我们定义了一个共享变量balance,初始值为0,并且启动两个线程,先存后取,理论上结果应该为0,但是,由于线程的调度是由操作系统决定的,当t1、t2交替执行时,只要循环次数足够多,balance的结果就不一定是0了。

原因是因为高级语言的一条语句在CPU执行时是若干条语句,即使一个简单的计算:

1
balance = balance + n

也分两步:

  1. 计算balance + n,存入临时变量中;
  2. 将临时变量的值赋给balance

也就是可以看成:

1
2
x = balance + n
balance = x

由于x是局部变量,两个线程各自都有自己的x,当代码正常执行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初始值 balance = 0

t1: x1 = balance + 5 # x1 = 0 + 5 = 5
t1: balance = x1 # balance = 5
t1: x1 = balance - 5 # x1 = 5 - 5 = 0
t1: balance = x1 # balance = 0

t2: x2 = balance + 8 # x2 = 0 + 8 = 8
t2: balance = x2 # balance = 8
t2: x2 = balance - 8 # x2 = 8 - 8 = 0
t2: balance = x2 # balance = 0

结果 balance = 0

但是t1和t2是交替运行的,如果操作系统以下面的顺序执行t1、t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初始值 balance = 0

t1: x1 = balance + 5 # x1 = 0 + 5 = 5

t2: x2 = balance + 8 # x2 = 0 + 8 = 8
t2: balance = x2 # balance = 8

t1: balance = x1 # balance = 5
t1: x1 = balance - 5 # x1 = 5 - 5 = 0
t1: balance = x1 # balance = 0

t2: x2 = balance - 5 # x2 = 0 - 5 = -5
t2: balance = x2 # balance = -5

结果 balance = -5

究其原因,是因为修改balance需要多条语句,而执行这几条语句时,线程可能中断,从而导致多个线程把同一个对象的内容改乱了。

两个线程同时一存一取,就可能导致余额不对,你肯定不希望你的银行存款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负数,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一个线程在修改balance的时候,别的线程一定不能改。

如果我们要确保balance计算正确,就要给change_it()上一把锁,当某个线程开始执行change_it()时,我们说,该线程因为获得了锁,因此其他线程不能同时执行change_it(),只能等待,直到锁被释放后,获得该锁以后才能改。由于锁只有一个,无论多少线程,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线程持有该锁,所以,不会造成修改的冲突。创建一个锁就是通过threading.Lock()来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alance = 0
lock = threading.Lock()

def run_thread(n):
for i in range(100000):
# 先要获取锁:
lock.acquire()
try:
# 放心地改吧:
change_it(n)
finally:
# 改完了一定要释放锁:
lock.release()

当多个线程同时执行lock.acquire()时,只有一个线程能成功地获取锁,然后继续执行代码,其他线程就继续等待直到获得锁为止。

获得锁的线程用完后一定要释放锁,否则那些苦苦等待锁的线程将永远等待下去,成为死线程。所以我们用try...finally来确保锁一定会被释放。

锁的好处就是确保了某段关键代码只能由一个线程从头到尾完整地执行,坏处当然也很多,首先是阻止了多线程并发执行,包含锁的某段代码实际上只能以单线程模式执行,效率就大大地下降了。其次,由于可以存在多个锁,不同的线程持有不同的锁,并试图获取对方持有的锁时,可能会造成死锁,导致多个线程全部挂起,既不能执行,也无法结束,只能靠操作系统强制终止。

多核CPU

如果你不幸拥有一个多核CPU,你肯定在想,多核应该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如果写一个死循环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打开Mac OS X的Activity Monitor,或者Windows的Task Manager,都可以监控某个进程的CPU使用率。

我们可以监控到一个死循环线程会100%占用一个CPU。

如果有两个死循环线程,在多核CPU中,可以监控到会占用200%的CPU,也就是占用两个CPU核心。

要想把N核CPU的核心全部跑满,就必须启动N个死循环线程。

试试用Python写个死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import threading, multiprocessing

def loop():
x = 0
while True:
x = x ^ 1

for i in range(multiprocessing.cpu_count()):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loop)
t.start()

启动与CPU核心数量相同的N个线程,在4核CPU上可以监控到CPU占用率仅有160%,也就是使用不到两核。

即使启动100个线程,使用率也就170%左右,仍然不到两核。

但是用C、C++或Java来改写相同的死循环,直接可以把全部核心跑满,4核就跑到400%,8核就跑到800%,为什么Python不行呢?

因为Python的线程虽然是真正的线程,但解释器执行代码时,有一个GIL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任何Python线程执行前,必须先获得GIL锁,然后,每执行100条字节码,解释器就自动释放GIL锁,让别的线程有机会执行。这个GIL全局锁实际上把所有线程的执行代码都给上了锁,所以,多线程在Python中只能交替执行,即使100个线程跑在100核CPU上,也只能用到1个核。

GIL是Python解释器设计的历史遗留问题,通常我们用的解释器是官方实现的CPython,要真正利用多核,除非重写一个不带GIL的解释器。

所以,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多线程,但不要指望能有效利用多核。如果一定要通过多线程利用多核,那只能通过C扩展来实现,不过这样就失去了Python简单易用的特点。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Python虽然不能利用多线程实现多核任务,但可以通过多进程实现多核任务。多个Python进程有各自独立的GIL锁,互不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QSplashScreen>
#include <QDateTim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QSplashScreen *splash = new QSplashScreen;

splash->setPixmap(QPixmap(":/images/china.jpg"));
//splash->setWindowFlags(Qt::WindowStaysOnTopHint);
splash->show();

splash->showMessage("Will start in 1 seconds",Qt::AlignTop,Qt::blue);

QDateTime n=QDateTime::currentDateTime();
QDateTime now;
do{
now=QDateTime::currentDateTime();
a.processEvents();
} while (n.secsTo(now)<=2);


splash->showMessage("Started...",Qt::AlignTop,Qt::blue);

do{
now=QDateTime::currentDateTime();
a.processEvents();
} while (n.secsTo(now)<=2);

MainWindow w;
w.show();
splash->finish(&w);
delete splash;

return a.exec();
}

CentOS 如何安装hexo

安装编译Git基础包

1
yum -y install gcc zlib-devel openssl-devel perl cpio expat-devel gettext-devel curl autoconf

安装Node.js环境

因为Hexo是基于Node.js环境的,所以我们需要安装Node.js.

安装Node.js依赖包

1
yum -y install gcc-c++ openssl-devel python

下载和安装Node.js

源代码安装

1
2
3
4
5
wget http://nodejs.org/dist/node-latest.tar.gz
tar -zxvf node-latest.tar.gz
cd node-v0.12.7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命令行安装

1
yum install nodejs

部署且安装Hexo博客

安装Hex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um install npm
npm install -g hexo-cli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index --save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archive --save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category --save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tag --save
npm install hexo-server --save # server独立出来了,需要单独安装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npm install hexo-renderer-marked@0.2 --save
npm install hexo-renderer-stylus@0.2 --save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feed@1 --save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sitemap@1 --save

这里采用npm方式来部署hexo静态博客。

部署文件夹

这里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文件夹,用来安装hexo

1
2
mkdir hexo
cd hexo

初始化Hexo

1
hexo init

安装依赖包

1
npm install

生成静态页面

1
hexo generate

本地预览

1
hexo server

此时就可以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4000来预览了。

换一种环境 的 env

env其实就是environment的缩写,用来查看或者修改当前的环境。

Linux是多用户的平台,为了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设置,env使用了比较多的环境变量,比如echo $HOME后不同的用户可以看到不同的路径。

修改则可以用env命令进行管理。

官方定义为:

env - run a program in a modified environment

语法

语法如下所示:

1
$ env [OPTION]... [-] [NAME=VALUE]... [COMMAND [ARG]...]

常用的参数为:

  • -i 开始一个新的空的环境

  • -u 取消设置的的变量

  • -C 更改工作目录

  • -S 分割输入参数

默认无参数

默认情况下,输入env会给出当前设置的环境和系统默认的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env
HOSTTYPE=x86_64
LANG=en_US.utf8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usr/local/games:
NAME=LOCALHOST
HOME=/home/username
USER=username
LOGNAME=username
SHELL=/usr/bin/bash
SHLVL=1
PWD=/home/username/mycode/c
OLDPWD=/home/username/mycode/python
PAGER=less
LESS=-R
...

设置环境变量

当然env最重要的还是设置环境变量,一般使用为:

1
$ env NAME=what-you-want-to-set

接下来使用echo $NAME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全新的环境

如果希望运行程序的过程中,不受到原来环境的影响,可以使用-i参数,直接开启一个全新的环境。

1
$ env -i program

取消某些环境变量

通过-u来取消某些设置的环境变量,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env -u PWD
HOSTTYPE=x86_64
LANG=en_US.utf8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usr/local/games:
NAME=LOCALHOST
HOME=/home/username
USER=username
LOGNAME=username
SHELL=/usr/bin/bash
SHLVL=1
OLDPWD=/home/username/mycode/python
PAGER=less
LESS=-R
...

可以看到与env相比,PWD变量已经不存在了。

更改工作路径

可以通过-C来更改工作的路径。

1
2
3
4
$ pwd
/home/username/linux/scripts
$ env -C .. pwd
/home/username/linux

进阶的传递多个参数

这个参数较多用在脚本中,-S后面可以跟多个参数,如果没有这个参数,则只能跟一个参数,比如以脚本为例:

1
#!/usr/bin/env perl -w -T

会报错

1
/usr/bin/env: 'perl -w -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此时加上-S就可以解决了,如下:

1
#!/usr/bin/env -S perl -w -T

init.py 标识该目录是一个python的模块包(module package)。

当用 import 导入该目录时,会执行 init.py 里面的代码。

显示进程状态 ps

ps命令是“process status”的缩写,类似于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
ps命令用于显示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
通常搭配kill指令随时中断、删除不必要的程序。

同时呢,ps命令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和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死、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等,总之大部分【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执行该命令得到的。

语法

1
$ ps [参数]

常用参数

  • -A 列出所有的行程
  • -w 显示加宽可以显示较多的资讯
  • -au显示较详细的资讯
  • -aux显示所有包含其他使用者的行程

其中aux的输出信息如下所示:

1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 USER: 行程拥有者
  • PID: pid
  • %CPU: 占用的 CPU 使用率
  • %MEM: 占用的内存使用率
  • VSZ: 占用的虚拟内存大小
  • RSS: 占用的内存大小
  • TTY: 终端的minor装置号码
  • STAT: 该行程的状态:
    • D: 无法中断的休眠状态 (通常 IO 的进程)
    • R: 正在执行中
    • S: 静止状态
    • T: 暂停执行
    • Z: 不存在但暂时无法消除
    • W: 没有足够的内存分页可分配
    • <: 高优先序的行程
    • N: 低优先序的行程
    • L: 有内存分页分配并锁在内存内 (实时系统或捱A I/O)
  • START: 行程开始时间
  • TIME: 执行的时间
  • COMMAND:所执行的指令

几个实例

默认情况

1
2
3
4
5
$ ps
PID TTY TIME CMD
44965 pts/0 00:00:00 bash
56519 pts/0 00:00:00 ps

什么参数都不跟的话,基本输出没啥用处。

显示所有进程

通常情况下,最常用的为把所有进程显示出来:

1
2
$ ps -aux
$ ps -A

把所有进程显示出来,并输出到ps.txt文件:

1
$ ps -aux > ps.txt

查找特定进程信息

大部分情况下,希望查找有问题的进程或者感兴趣的进程,使用管道如下:

1
2
3
4
$ ps -aux | grep ssh
root 1303 0.0 0.0 82468 1204 ? Ss Apr17 0:00 /usr/sbin/sshd
root 3260 0.0 0.0 52864 572 ? Ss Apr17 0:00 /usr/bin/ssh-agent /bin/sh -c exec -l /bin/bash -c "env GNOME_SHELL_SESSION_MODE=classic gnome-session --session gnome-classic"
root 24188 0.0 0.0 112652 956 pts/0 S+ 11:39 0:00 grep --color=auto 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