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ython导入模块

使用import

1
2
3
4
import math

print(math.pi)
print(math.sin(math.pi))

使用from

1
2
3
4
5
from math import pi,sin,cos

print(pi)
print(sin(123))
print(cos(123))

定义别名

1
2
3
4
5
from math import sin as mysin
from math import cos as mycos

print(mysin(123))
print(mycos(123))

Python 模块的搜索路径

设置PYTHONPATH环境变量

1
$ export PYTHONPATH=$PYTHONPATH:/new/path/

通过sys.path来设置

1
2
3
4
5
import sys

print (sys.path)
print (sys.path.append('/new/path'))
print (sys.path)

通过IDE来设置

根据不用的IDE,有不同的方法,一般在setting那里,
比如Pycharm或者VS code。

获取文件路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rint("获取当前文件路径——" + os.path.realpath(__file__))  # 获取当前文件路径

parent = os.path.dirname(os.path.realpath(__file__))
print("获取其父目录——" + parent) # 从当前文件路径中获取目录

garder = os.path.dirname(parent)
print("获取父目录的父目录——" + garder)
print("获取文件名" + os.path.basename(os.path.realpath(__file__))) # 获取文件名

# 当前文件的路径
pwd = os.getcwd()
print("当前运行文件路径" + pwd)

# 当前文件的父路径
father_path = os.path.abspath(os.path.dirname(pwd) + os.path.sep + ".")
print("运行文件父路径" + father_path)

# 当前文件的前两级目录
grader_father = os.path.abspath(os.path.dirname(pwd) + os.path.sep + "..")
print("运行文件父路径的父路径" + grader_fath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mport os

curpath = os.path.realpath(__file__) # 获取当前文件绝对路径
print(curpath)

dirpath = os.path.dirname(curpath) # 获取当前文件的文件夹路径
print(dirpath)

casespath = os.path.join(dirpath, "cases") # 拼接文件路径
print(casespath)

report = os.path.join(dirpath, "report", "result.html") # 拼接文件夹路径
print(report)

如何安装dspsr – how to install dspsr

如果只是使用,那么可以使用下面一个命令来获取Tempo的运行环境(需要安装docker):

1
$ docker run -it shaoguangleo/ubuntu-pulsar

如果希望运行图形界面,运行下述命令:

1
$ docker run -it -e DISPLAY=unix$DISPLA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shaoguangleo/ubuntu-pulsar

如果希望体验一下Tempo,安装如下所示,配置参考[ASTROSOFT_CONFIG][astrosoft_confi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tar zxvf tempo.tar.gz
$ cd tempo
$ ./prepare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tempo
$ make
$ make install
$ cp -rv clock ephem tzpar util /usr/local/tempo
$ cp tempo.hlp /usr/local/tempo
$ cp obsys.dat /usr/local/tempo
$ echo "export PATH=$PATH:/usr/local/tempo/bin" >> ~/.bashrc
$ echo "export TEMPO=/usr/local/tempo" >> ~/.bashrc
$ echo "export CLKDIR=/usr/local/tempo/clock" >> ~/.bashrc
$ echo "export PARDIR=/usr/local/tempo/tzpar" >> ~/.bashrc
$ echo "export EPHDIR=/usr/local/tempo/ephem" >> ~/.bashrc
$ echo "export OBSYS=/usr/local/tempo/obsys.dat" >> ~/.bashrc

Enjoy~
[^ astrosoft_config]: https://github.com/shaoguangleo/AstroSoft

如何安装Tempo – how to install Tempo

如果只是使用,那么可以使用下面一个命令来获取Tempo的运行环境(需要安装docker):

1
2
3
$ docker run -it shaoguangleo/ubuntu-tempo
# or
$ docker run -it shaoguangleo/centos-tempo

如果希望运行图形界面,运行下述命令:

1
2
3
$ docker run -it -e DISPLAY=unix$DISPLA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shaoguangleo/ubuntu-tempo
# or
$ docker run -it -e DISPLAY=unix$DISPLA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shaoguangleo/centos-tempo

如果希望体验一下Tempo,安装如下所示,配置参考[ASTROSOFT_CONFIG][astrosoft_confi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tar zxvf tempo.tar.gz
$ cd tempo
$ ./prepare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tempo
$ make
$ make install
$ cp -rv clock ephem tzpar util /usr/local/tempo
$ cp tempo.hlp /usr/local/tempo
$ cp obsys.dat /usr/local/tempo
$ echo "export PATH=$PATH:/usr/local/tempo/bin" >> ~/.bashrc
$ echo "export TEMPO=/usr/local/tempo" >> ~/.bashrc
$ echo "export CLKDIR=/usr/local/tempo/clock" >> ~/.bashrc
$ echo "export PARDIR=/usr/local/tempo/tzpar" >> ~/.bashrc
$ echo "export EPHDIR=/usr/local/tempo/ephem" >> ~/.bashrc
$ echo "export OBSYS=/usr/local/tempo/obsys.dat" >> ~/.bashrc

如何安装Tempo2 – how to install Tempo2

如果只是使用,那么可以使用下面一个命令来获取Tempo的运行环境(需要安装docker):

1
2
3
$ docker run -it shaoguangleo/ubuntu-tempo2
# or
$ docker run -it shaoguangleo/centos-tempo2

如果希望运行图形界面,运行下述命令,配置参考[ASTROSOFT_CONFIG][astrosoft_config]:

1
2
3
$ docker run -it -e DISPLAY=unix$DISPLA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shaoguangleo/ubuntu-tempo2
# or
$ docker run -it -e DISPLAY=unix$DISPLAY -v /tmp/.X11-unix:/tmp/.X11-unix shaoguangleo/centos-tempo2

如果希望体验一下Tempo2,安装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source astrosoft_config.sh

$ git clone $TEMPO2_WEBSITE tempo2_src

$ cd tempo2_src

$ ./bootstrap
$ cp -r T2runtime $ASTROSOFT/tempo2/
$ export TEMPO2=$ASTROSOFT/tempo2
$ echo "export TEMPO2=$ASTROSOFT/tempo2" >> ~/.bashrc

$ ./configure --prefix=$ASTROSOFT/tempo2

$ make
$ make install

$ make plugins
$ make plugins-install
#make temponest-instal

Linux 强大的网络工具 ethtool

ethtool 命令主要用于查询配置网卡参数, 但是它的功能超出你的想象。

比如有很多网口,不知道哪个对应哪一个,so easy,直接

1
$ ethtool -p ethN # Show visible port identification (e.g. blinking)

此时就可以看到ethN的灯在闪了

而具体的查看网卡类型,可以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ethtool -i ethN
driver: bnxt_en
version: 1.10.0
firmware-version: 214.0.253.1/pkg 21.40.25.31
expansion-rom-version:
bus-info: 0000:18:00.0
supports-statistics: yes
supports-test: yes
supports-eeprom-access: yes
supports-register-dump: no
supports-priv-flags: no

此时可以通过modinfo来查看网卡驱动的详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modinfo bnxt_en

ilename: /lib/modules/4.18.0-147.5.1.el8_1.x86_64/kernel/drivers/net/ethernet/broadcom/bnxt/bnxt_en.ko.xz
version: 1.10.0
description: Broadcom BCM573xx network driver
license: GPL
rhelversion: 8.1
srcversion: 2E74274561578E7E250F661
alias: pci:v000014E4d0000D800sv*sd*bc*sc*i*
alias: pci:v000014E4d00001807sv*sd*bc*sc*i*
......
depends:
intree: Y
name: bnxt_en
vermagic: 4.18.0-147.5.1.el8_1.x86_64 SMP mod_unload modversions
sig_id: PKCS#7
signer: CentOS Linux kernel signing key
sig_key: 6C:E4:44:06:AD:56:56:1C:FE:E9:7E:99:45:F8:69:0F:DF:1E:EA:FA
sig_hashalgo: sha256
signature: 39:1D:A1:0F:56:8A:BB:20:44:2B:B0:6B:6E:6D:89:DD:15:BC:A2:19:...

如果涉及到在多个系统里面操作,有可能会不经意间修改了文件的权限。

如果是使用git版本管理软件来管理的话,明明文件没有修改,也会因为文件权限而导致需要解决这些冲突,为什么呢,因为git把文件权限也算作文件差异的一部分。

如果权限的更改不纳入到版本可中,解决办法如下:

1
$ git config core.filemode false

这时候再更新代码就OK了。

处理权限

Unix系统对拥有者、组、其他几种用户都有明确的读写执行权限,这些在windows上没有对应的机制,这个问题在使用git时表现为没有修改文件却出现很多modified的文件,git status显示 typechange。一般出现在增加可执行权限的文件上。git对此也有一定的策略,可以设置core.filemode为false,这样就会忽略文件权限带来的改变。

1
$ git config --add core.filemode false

这样设置后就可以避免下面的问题出现

1
2
3
diff --git a/a.py b/a.py
old mode 100755
new mode 100644

如果clone前没有设置,导致已经进行了修改,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批量恢复这些修改。

1
2
$ git status | grep typechange | awk '{print $2}' | xargs git checkout

gitbook 转换为pdf文件

  1. 确保全局安装gitbook-cli:**npm install gitbook-cli -g**
  2. 安装**Calibre**
  3. 运行**gitbook pdf ./..path../BookFloder ./..path../xxx.pdf**
  4. 运行**gitbook epub ./..path../BookFloder ./..path../xxx.pdf**
  5. 运行**gitbook mobi ./..path../BookFloder ./..path../xxx.pdf**

使用node.js制作书籍

  1. 安装node.js
  2. npm install gitbook -g
  3. npm install gitbook-cli -g
  4. gitbook init
  5. 新建章节文件夹,在SUMMARY.md里建立映射关系
  6. 创建book.json,设置参数
  7. gitbook serve 会编译书籍并建立一个临时服务器,可以再浏览器浏览
  8. git来commit和push

InstallRequiredError: “ebook-convert” is not installed.

1
ln -s /Applications/calibre.app/Contents/MacOS/ebook-convert /usr/local/bin

起步

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是一种记录一个或若干文件内容变化,以便将来查阅特定版本修订情况的系统。

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就是本地文件改名,然后加上时间,好处是比较简单,坏处就是一旦混淆所在的工作目录,或者一旦丢失弄错了文件就没有办法撤销了。

所以出现了下面的版本控制系统:

  • 本地版本控制系统:rcs,工作原理就是保存并管理文件补丁patch,根据每次的补丁,计算出各个版本的文件内容
  • 集中化的版本控制系统:CVS/SVN等,有一个单一的集中管理的服务器,保存所有文件的修订版本,协同工作的人们通过客户端连接到这台服务器,取出最新的文件或者提交更新
  • 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Mercurial等,客户端把代码仓库完整地镜像下来,每次都是对代码仓库的完整备份

Git 基础

直接记录快照,而非差异比较

Git和其他其他版本控制系统的主要差别在于,Git 只关心文件数据的整体是否发生变化,而大多数其他系统则只关心文件内容的具体差异。

Git 并不保存这些前后变化的差异数据。实际上,Git 更像是把变化的文件作快照后,记录在一个微型的文件系统中。每次提交更新时,它会纵览一遍所有文件的指纹信息并对文件作一快照,然后保存一个指向这次快照的索引。为提高性能,若文件没有变化,Git 不会再次保存,而只对上次保存的快照作一链接。

近乎所有操作都是本地执行

在 Git 中的绝大多数操作都只需要访问本地文件和资源,不用连网。但如果用 CVCS 的话,差不多所有操作都需要连接网络。因为 Git 在本地磁盘上就保存着所有当前项目的历史更新,所以处理起来速度飞快。

时刻保持数据完整性

在保存到 Git 之前,所有数据都要进行内容的校验和(checksum)计算,并将此结果作为数据的唯一标识和索引。换句话说,不可能在你修改了文件或目录之后,Git 一无所知。这项特性作为 Git 的设计哲学,建在整体架构的最底层。所以如果文件在传输时变得不完整,或者磁盘损坏导致文件数据缺失,Git 都能立即察觉。

文件的三种状态

对于任何一个文件,在 Git 内都只有三种状态:已提交(committed),已修改(modified)和已暂存(staged)。

  • 已提交表示该文件已经被安全地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了;
  • 已修改表示修改了某个文件,但还没有提交保存;
  • 已暂存表示把已修改的文件放在下次提交时要保存的清单中。

由此我们看到 Git 管理项目时,文件流转的三个工作区域:Git 的工作目录,暂存区域,以及本地仓库。

初次运行 Git 前的配置

一般在新的系统上,我们都需要先配置下自己的 Git 工作环境。配置工作只需一次,以后升级时还会沿用现在的配置。当然,如果需要,你随时可以用相同的命令修改已有的配置。

Git 提供了一个叫做 git config 的工具(译注:实际是 git-config 命令,只不过可以通过 git 加一个名字来呼叫此命令。),专门用来配置或读取相应的工作环境变量。而正是由这些环境变量,决定了 Git 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方式和行为。这些变量可以存放在以下三个不同的地方:

  • /etc/gitconfig 文件:系统中对所有用户都普遍适用的配置。若使用 git config 时用 –system 选项,读写的就是这个文件。
  • ~/.gitconfig 文件:用户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只适用于该用户。若使用 git config 时用 –global 选项,读写的就是这个文件。
  • 当前项目的 git 目录中的配置文件(也就是工作目录中的 .git/config 文件):这里的配置仅仅针对当前项目有效。每一个级别的配置都会覆盖上层的相同配置,所以 .git/config 里的配置会覆盖 /etc/gitconfig 中的同名变量。

用户信息

第一个要配置的是你个人的用户名称和电子邮件地址。这两条配置很重要,每次 Git 提交时都会引用这两条信息,说明是谁提交了更新,所以会随更新内容一起被永久纳入历史记录:

1
2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email@example.com

如果用了 –global 选项,那么更改的配置文件就是位于你用户主目录下的那个,以后你所有的项目都会默认使用这里配置的用户信息。
如果要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中使用其他名字或者电邮,只要去掉 –global 选项重新配置即可,新的设定保存在当前项目的 .git/config 文件里。

文本编辑器

接下来要设置的是默认使用的文本编辑器。Git 需要你输入一些额外消息的时候,会自动调用一个外部文本编辑器给你用。默认会使用操作系统指定的默认编辑器,一般可能会是 Vi 或者 Vim。如果你有其他偏好,比如 Emacs 的话,可以重新设置:

1
$ git config --global core.editor emacs

差异分析工具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是,在解决合并冲突时使用哪种差异分析工具。比如要改用 vimdiff 的话:

1
$ git config --global merge.tool vimdiff

Git 可以理解 kdiff3,tkdiff,meld,xxdiff,emerge,vimdiff,gvimdiff,ecmerge,和 opendiff 等合并工具的输出信息。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使用自己开发的工具,具体怎么做可以参阅第七章。

查看配置信息

要检查已有的配置信息,可以使用 git config –list 命令:

1
$ git config --list

Git 基础

要查看尚未暂存的文件更新了哪些部分,不加参数直接输入 git diff

若要看已经暂存起来的文件和上次提交时的快照之间的差异,可以用 git diff --cached 命令。(Git 1.6.1 及更高版本还允许使用 git diff –staged,效果是相同的,但更好记些。

跳过使用暂存区域

尽管使用暂存区域的方式可以精心准备要提交的细节,但有时候这么做略显繁琐。Git 提供了一个跳过使用暂存区域的方式,只要在提交的时候,给 git commit 加上 -a 选项,Git 就会自动把所有已经跟踪过的文件暂存起来一并提交,从而跳过 git add 步骤

移除文件

要从 Git 中移除某个文件,就必须要从已跟踪文件清单中移除(确切地说,是从暂存区域移除),然后提交。可以用 git rm 命令完成此项工作,并连带从工作目录中删除指定的文件,这样以后就不会出现在未跟踪文件清单中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想把文件从 Git 仓库中删除(亦即从暂存区域移除),但仍然希望保留在当前工作目录中。 换句话说,仅是从跟踪清单中删除。比如一些大型日志文件或者一堆 .a 编译文件,不小心纳入仓库后,要移除跟踪但不删除文件,以便稍后在 .gitignore 文件中补上,用 –cached 选项即可:

1
$ git rm --cached readme.txt

移动文件

运行 git mv 就相当于运行了下面三条命令:

1
2
3
$ mv README.txt README
$ git rm README.txt
$ git add README

查看提交历史

在提交了若干更新之后,又或者克隆了某个项目,想回顾下提交历史,可以使用 git log 命令查看。

我们常用 -p 选项展开显示每次提交的内容差异,用 -2 则仅显示最近的两次更新。

在做代码审查,或者要快速浏览其他协作者提交的更新都作了哪些改动时,就可以用这个选项。此外,还有许多摘要选项可以用,比如 –stat,仅显示简要的增改行数统计。

每个提交都列出了修改过的文件,以及其中添加和移除的行数,并在最后列出所有增减行数小计。还有个常用的 –pretty 选项,可以指定使用完全不同于默认格式的方式展示提交历史。比如用 oneline 将每个提交放在一行显示,这在提交数很大时非常有用。另外还有 short,full 和 fuller 可以用,展示的信息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但最有意思的是 format,可以定制要显示的记录格式,这样的输出便于后期编程提取分析,像这样:

1
$ git log --pretty=format:"%h - %an, %ar :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说明
%H 提交对象(commit)的完整哈希字串
%h 提交对象的简短哈希字串
%T 树对象(tree)的完整哈希字串
%t 树对象的简短哈希字串
%P 父对象(parent)的完整哈希字串
%p 父对象的简短哈希字串
%an 作者(author)的名字
%ae 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ad 作者修订日期(可以用 -date= 选项定制格式)
%ar 作者修订日期,按多久以前的方式显示
%cn 提交者(committer)的名字
%ce 提交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cd 提交日期
%cr 提交日期,按多久以前的方式显示
%s 提交说明

用 oneline 或 format 时结合 –graph 选项,可以看到开头多出一些 ASCII 字符串表示的简单图形,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提交所在的分支及其分化衍合情况。

git log 支持的命令选项

选项 说明
-p 按补丁格式显示每个更新之间的差异。
–stat 显示每次更新的文件修改统计信息。
–shortstat 只显示 –stat 中最后的行数修改添加移除统计。
–name-only 仅在提交信息后显示已修改的文件清单。
–name-status 显示新增、修改、删除的文件清单。
–abbrev-commit 仅显示 SHA-1 的前几个字符,而非所有的 40 个字符。
–relative-date 使用较短的相对时间显示(比如,“2 weeks ago”)。
–graph 显示 ASCII 图形表示的分支合并历史。
–pretty 使用其他格式显示历史提交信息。可用的选项包括 oneline,short,full,fuller 和 format(后跟指定格式)。

限制输出长度

除了定制输出格式的选项之外,git log 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限制输出长度的选项,也就是只输出部分提交信息。之前我们已经看到过 -2 了,它只显示最近的两条提交,实际上,这是 - 选项的写法,其中的 n 可以是任何自然数,表示仅显示最近的若干条提交。不过实践中我们是不太用这个选项的,Git 在输出所有提交时会自动调用分页程序(less),要看更早的更新只需翻到下页即可。

另外还有按照时间作限制的选项,比如 –since 和 –until。下面的命令列出所有最近两周内的提交:

1
$ git log --since=2.weeks

你可以给出各种时间格式,比如说具体的某一天(“2008-01-15”),或者是多久以前(“2 years 1 day 3 minutes ago”)。

还可以给出若干搜索条件,列出符合的提交。用 --author 选项显示指定作者的提交,用 --grep 选项搜索提交说明中的关键字。(请注意,如果要得到同时满足这两个选项搜索条件的提交,就必须用 –all-match 选项。否则,满足任意一个条件的提交都会被匹配出来)

另一个真正实用的git log选项是路径(path),如果只关心某些文件或者目录的历史提交,可以在 git log 选项的最后指定它们的路径。因为是放在最后位置上的选项,所以用两个短划线(–)隔开之前的选项和后面限定的路径名。

撤消操作

任何时候,你都有可能需要撤消刚才所做的某些操作。接下来,我们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撤消操作相关的命令。请注意,有些撤销操作是不可逆的,所以请务必谨慎小心,一旦失误,就有可能丢失部分工作成果。

修改最后一次提交

有时候我们提交完了才发现漏掉了几个文件没有加,或者提交信息写错了。想要撤消刚才的提交操作,可以使用 –amend 选项重新提交:

1
$ git commit --amend

此命令将使用当前的暂存区域快照提交。如果刚才提交完没有作任何改动,直接运行此命令的话,相当于有机会重新编辑提交说明,但将要提交的文件快照和之前的一样。

启动文本编辑器后,会看到上次提交时的说明,编辑它确认没问题后保存退出,就会使用新的提交说明覆盖刚才失误的提交。

如果刚才提交时忘了暂存某些修改,可以先补上暂存操作,然后再运行 –amend 提交:

1
2
3
$ git commit -m 'initial commit'
$ git add forgotten_file
$ git commit --amend

上面的三条命令最终只是产生一个提交,第二个提交命令修正了第一个的提交内容。

取消已经暂存的文件

1
$ git reset HEAD <filename>

取消对文件的修改

1
$ git checkout -- <filename>

这个命令将丢弃所有的修改,特别危险,所有对文件的修改都没有了,所以只有百分比确定的时候,在使用该命令。

远程仓库的使用

查看当前的远程库

可以使用git remote命令来列出当前的远程库,或者git remove -v来显示对应的克隆地址。

推送数据到远程仓库

1
git push [remote-name] [branch-name]

查看远程仓库信息

1
$ git remote show origin

远程仓库的删除和重命名

1
$ git remote rename old new

碰到远端仓库服务器迁移,或者原来的克隆镜像不再使用,又或者某个参与者不再贡献代码,那么需要移除对应的远端仓库,可以运行 git remote rm 命令:

1
$ git remote rm [remote-name]

Git 使用说明的各种比较好的文章或者书籍: